小程序

谁懂啊!北漂第6年,积分落户就差那关键几分,翻遍政策没找到靠谱加分项?
每天带项目、写方案,工龄跟同事一样,人家评上副高每月多拿1500,你连评审门槛都摸不着?企业投标时,就因为缺本高级证书,眼睁睁看着千万级项目被对手抢走?
其实国家早给IT人留了“捷径”——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,也就是咱们常说的“软考高项”。这证是人社部和工信部一起发的,全国联网可查,考下来就等于有了副高职称,不用写论文、不用考外语,省了一堆麻烦。
2026年起这考试一年两次,5月、11月各一次,机会比以前多了一倍。但别觉得好考,全国平均通过率才10%,好多人自学半天,要么栽在800多页的厚教材里,要么论文写得偏题,最后白忙活一场。
我之前有个同事,自己啃教材3个月,案例分析的计算题算一次错一次,论文写了3篇都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,最后考试差几分没过,心态都崩了。 后来他报了光环的高项课,5个月就拿下证书了。现在不仅评上了副高,每月多拿3500,公司投标还靠他的证加分,年底奖金都多了不少。
为啥自学难,跟着光环学就容易?其实关键在这几点——
首先是教材太“劝退”。官方教材800多页,跟块砖头似的,里面又掺了好多新内容,战略、组织级管理这些,自己看根本抓不住重点。

光环直接给你发《备考锦囊》,把考点都精简出来了,不用再抱着厚教材啃,省下的时间多刷几道题不香吗?
然后是题型太活。高项要考三科:75道单选的综合知识、3道大题的案例分析、2500字的论文,三科都得考到45分以上才算过,还不保留成绩。
案例分析里的挣值计算、网络图,稍微变个花样就懵了;论文要从十大知识域里抽题,得写宏观视角还得有落地细节,没经验的人根本不知道怎么下笔。
光环的课会把这些拆解得明明白白。比如计算题,老师会给你做公式卡片,一页就10分钟能背下来,还会带你刷历年真题,教你怎么快速找数据、避坑;论文更简单,老师给你框架,就像“填词”一样,把项目里的真实细节填进去,不用怕偏题。
我另一个朋友是做市场的,完全没IT背景,跟着学用“框架填词”法写论文,第一次模考就达标了,最后考试顺利通过,现在都能给新人讲论文技巧了。
还有个大问题是没人指导。自学时论文写好没人改,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;案例题做错了,也不知道错在哪,只能瞎琢磨。
光环的课有专属班主任,会给你定周计划,每天在群里打卡,想偷懒都难。老师每周还会直播答疑,案例作业会语音点评,哪里错了、怎么改,说得明明白白。我那个做市场的朋友,论文初稿写得跟流水账似的,老师帮他改了两次,最后考试时论文分数还挺高。
课程节奏也很舒服,不会让你一下子学太多。
一开始会开启动会,帮你理清备考思路,还会开通专属学习账户;然后是基础精讲,老师把考点揉碎了讲,结合真实项目案例,比如怎么处理项目里的风险、怎么管控质量,听着就像听故事,记起来特别快;接着是专题实战,带你刷历年真题,教你解题技巧;最后是模考和串讲,提前体验考场节奏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
配套资料也很实用,除了《备考锦囊》,还有在线智能题库,能分章节刷题,错题会自动存到错题本里,方便你回头复习;案例和计算还有专项册,不会的知识点随时翻,不用再自己整理。
最让人放心的是,要是没考过还能免费重读,2年内课程都有效。不像有的机构,收了钱就不管了,光环这一点真的很实在。
我身边好多人都是跟着光环学的,有个在广州央企的学员,考下证后评上副高,每月工资多了3500,还一次性补发了12个月的钱,加上项目投标奖,一下子拿了4.8万;还有个深圳的架构师,有了高项证后,面试邀约多了4倍,跳槽后年薪从60万涨到90万,还进了评标专家库,半年就赚了7.6万评标费。
其实高项难的不是深度,是广度;难的不是记忆,是体系。把战略框架拆成模板,把计算题练成肌肉记忆,把论文写成“项目验收报告”,就能一次过。